銀耳(干)
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植物,有“菌中之冠”的美稱,夏秋季生于闊葉樹腐木上,分布于中國浙江、福建、江蘇、江西、安徽等十幾個省份,目前國內人工栽培使用的樹木為椴木、栓皮櫟、麻櫟、青剛櫟、米櫧等一百多種。銀耳既是名貴的營養(yǎng)滋補佳品,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。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做是“延年益壽之品”、“長生不老良藥”。 子實體紙白至乳白色,膠質,半透明,柔軟有彈性,由數片至10余片瓣片組成,形似菊花形、牡丹形或繡球形,直徑3-15cm干后收縮,角質,硬而脆,白色或米黃色。子實層生瓣片表面。擔子近球形或近卵圓形,縱分隔。春夏秋冬都可人工種植,春秋采收,用老斑竹浸豬油制成竹刀采割,將鮮銀耳以清水洗凈后,曬干即成。
銀耳(鮮)
蓮子
蓮子又稱蓮實、蓮米、水之丹,是睡蓮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子。它生在小巧玲瓏的蓮蓬之中,因為外殼堅硬,古人稱之為石蓮子。蓮子為蓮的副產品,也是我國的特產之一。以生產蓮子為主的蓮,稱子蓮,我國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等省,均是聞名的子蓮產區(qū)。秋、冬季果實成熟時,割取蓮房(蓮蓬),取出果實;或取墜入水中,沉于泥內的果實。除去果殼,鮮用或曬干用;騽內ド徸拥耐馄ず托模ㄇ嗌呐哐浚┯,特稱為蓮肉 蓮子大都以產地或其形狀命名,大體分為湘蓮、紅蓮、白蓮、通心蓮、殼蓮等,而湖南湘潭、安鄉(xiāng)等地出產的湘蓮,江西鄱陽湖沿岸生產的大白蓮,福建建陽、建寧生產的建蓮,為全國三大名蓮,在國內外享有盛譽。 古今豐盛的宴席上,無不備有蓮饌,如宋代《武林舊事》描寫宋高宗的御宴、《西游記》中的“天廚”御宴、《紅樓夢》中描寫的賈府盛宴,均有“蓮子肉”、“干蒸蓮子”,而“蓮子湯”則是最后的壓席菜,尚有“無蓮不成席”之勢。蓮子除作為珍貴的滋補食品外,還是一付妙藥。在中醫(yī)處方上,蓮子通常稱為蓮肉、湘蓮肉。古人說,吃蓮子能返老還童、長生不老。這一點固不可信,但關于其在養(yǎng)心安神、健腦益智、消除疲勞等方面的藥用價值,歷代醫(yī)藥典籍多有記載。比如在《神農本草》、《本草拾遺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本草備要》中都有據可查。
山藥
薯蕷,通稱山藥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蔓生,常帶紫色,塊根圓柱形,葉子對生,卵形或橢圓形,花乳白色,雌雄異株。 原產山西平遙、介休,現分布于我國華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(qū)。栽種者稱家山藥,野生者稱野山藥;中藥材稱淮山,淮山藥、懷山藥等。因其營養(yǎng)豐富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,既可作主糧,又可作蔬菜,還可以制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。我國主產于河南省北部,河北、山西、山東及中南、西南等地區(qū)也有栽培。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頭,洗凈,干燥。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。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,其中尤以古懷慶府(今河南焦作境內,含博愛、沁陽、武陟、溫縣等縣)所產山藥名貴,習稱“懷山藥”,素有“懷參”之稱,為全國之冠,F國內有兩個地方的山藥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,一種是“鐵棍山藥”其產自河南焦作;另一種是“陳集山藥”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(zhèn),包括“雞皮糙山藥”和“西施種子山藥”。 山藥除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、胡蘿卜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外,尚含淀粉酶、膽堿、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。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,能分解淀粉等物質,若與堿性物質相混合,則淀粉酶作用消失。補而不膩,香而不燥。歷代醫(yī)家盛贊山藥為“理虛之要藥”。
首頁
家庭健康
探索
服務
我